欄目分類
新聞中心
正文內容
當前位置:河源市人民醫(yī)院網站 >> >醫(yī)療護理>醫(yī)療護理 正文
神經內科成功開展急性腦梗死血管內介入治療一例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7/9/25 作者:朱敏真 何麗 閱讀數:6251
9月6日,神經內科成功開展血管內介入治療一例急性腦梗死,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患者,男,28歲,因“言語不利、左側肢體無力”于9月6日14時到我院急診科就診,接診醫(yī)師初步判斷為急性腦卒中,立即請神經內科醫(yī)師查看患者并行神經系統(tǒng)查體后診斷為急性腦卒中,立即啟動急性腦血管病診治綠色通道,完善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急診生化、心電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頭顱CT平掃未見明顯異常,排除腦出血。于15時靜脈使用r-tPA(阿替普酶,超急性期缺血性腦梗死靜脈溶栓藥物)靜脈溶栓,半小時后再次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癥狀改善不明顯。再次與家屬交代病情,患者肢體癱瘓嚴重,靜脈溶栓后改善不明顯,存在顱腦大血管閉塞可能,有進一步行急性腦血管病血管內介入治療指征,經與家屬溝通后決定行腦血管介入治療。
在何錦照主任醫(yī)師指導下,神經內科介入團隊與導管室技師、護士團隊的通力合作,17時30分股動脈穿刺成功后行全腦血管造影,結果顯示右大腦中動脈下干顯影不佳(圖1)為本次腦梗死責任血管,18時開始行右大腦中動脈超選擇性動脈藥物接觸溶栓治療,于18時30分造影復查顯示右大腦中動脈下干供血區(qū)顯影較前明顯改善(圖2),術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安返病房。
患者住院期間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顱腦MRA提示右大腦中動脈下干起始段狹窄(圖3),經抗血小板、調脂穩(wěn)定斑塊、改善側枝循環(huán)、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療后患者病情逐漸好轉,術后第5天患者神清,言語流利,左上肢可抬舉及行走。
急性缺血性卒中已成為我國公民的第一死因,存活患者75%遺留不同程度的殘疾,治療時間窗窄(其中頸動脈系統(tǒng)缺血性腦梗死靜脈使用r-tPA時間僅為4.5小時,動脈溶栓時間窗為6小時,機械取栓及血管成形術為8小時),患者能夠在有限的時間窗內得到最佳治療尤為重要,可顯著降低腦血管病的死亡率、致殘率。神經內科自2012年10月開始開展腦血管病介入診療工作,目前已開展了全腦血管造影術、頸動脈支架置入術、椎動脈支架置入術、鎖骨下動脈支架置入術、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血管內介入治療(動脈溶栓術、靜脈-動脈序貫溶栓術、機械取栓術、血栓抽吸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