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分類
新聞中心
正文內容
當前位置:河源市人民醫(yī)院網(wǎng)站 >> >信息公開>服務公開 正文
下肢靜脈曲張手術,從“微創(chuàng)”到“無創(chuàng)”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8/11/18 作者: 閱讀數(shù):9206
日前,我院介入血管心臟外科開展下肢靜脈曲張射頻消融術讓下肢靜脈曲張手術由“微創(chuàng)”進入到“無創(chuàng)”時代,術后患者恢復良好,擇期可出院。
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靜脈呈藍色、膨脹且扭曲成團,其形成原因是原本防止血液倒流的單向瓣膜功能喪失。臨床表現(xiàn)為早期:下肢酸脹不適及鈍痛感,肢體沉重感,易乏力(久站后上述感覺加重);中期:靜脈隆起、擴張、迂曲,呈蚯蚓狀外觀,以小腿內側大隱靜脈走行區(qū)明顯,出現(xiàn)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等;后期:下肢皮膚出現(xiàn)濕疹及潰瘍,下肢疼痛腫脹,淤積性皮炎、淺靜脈血栓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危害。
88歲的患者何奶奶因為下肢靜脈曲張,就吃了不少苦頭,右踝部有個靜脈性潰瘍,不知不覺靜脈潰瘍大量出血嚇壞了何奶奶和家人,在兒子女兒的陪同下,老人找到了我院介入血管心臟外科,科主任李立濤在仔細詢問了何奶奶的病史,進行詳細體格檢查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后,考慮到老人年近90歲,手術風險很大,李立濤主任為何奶奶制定了下肢靜脈曲張腔內射頻消融術+硬化劑注射治療的“無創(chuàng)”手術方式。在局麻下,無需切口,整個過程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了,術后,李主任請何奶奶下地行走,一開始她還有點猶豫,當老人雙腳踩到地上時,咧開嘴笑了,自己走出了手術室。
以往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多采用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抽剝術等,傳統(tǒng)手術方法存在手術切口多、用時長、創(chuàng)傷大、病人痛苦、身體康復慢、影響美觀、并發(fā)癥多等缺點,隨著醫(yī)療技術日新月異,近年來涌現(xiàn)出一些效果好、創(chuàng)傷小的新方法。我院介入血管心臟外科開展的靜脈曲張腔內射頻消融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手術方法。
靜脈曲張腔內射頻消融術是將射頻消融導管通過穿刺的方法進入血管腔內,利用射頻熱效應,精確毀損血管壁內膜,同時引起局部血栓形成,使曲張靜脈纖維化及血栓栓塞,從而達到閉合血管的目的。與傳統(tǒng)療法相比,腔內射頻手術操作簡單,并發(fā)癥少;手術時間短,病人痛苦少;微創(chuàng)、皮膚無瘢痕,符合美觀要求;治療徹底,療效可靠,復發(fā)率極低,可達到與外科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治療靜脈曲張損傷最小、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療效最好的微創(chuàng)手術。
介入血管心臟外科咨詢電話:3185719